“1977年2月18日凌晨,你们谁听见爆炸声了吗?”几名守陵民兵挤在临时工棚里低声商量。话音刚落配资网在线登录,西夏陵区深处传来汽车发动机急促的轰鸣,黑暗中扬起一股呛人的尘土味。等赶到现场,大墓四周已留下一片狼藉的炸坑——这便是编号177号大墓被盗的开端。
盗洞边还残留炸药包装纸,足见下手之凶猛。宁夏考古队随即接到通知,决定对大墓实施抢救性清理。清晨的戈壁风沙裹着碎石拍打勘探车,队员们心里却更惦记墓室里是否还有幸存的文物。此前,西夏陵区的惨状已让人心寒——蒙军焚毁宫殿,近代盗掘连年不断,帝陵地上建筑早被削平,留下孤零零的封土,如同戈壁上晒裂的残骨。
抵达177号墓后,探杆还没完全插入土层,就接连触到空洞。盗贼显然使用猛烈爆破,墓顶支撑被削弱,随时可能塌方。考古人员只能以最快速度分层取土,用木板加固墙体。遗憾的是,大件随葬品已踪影皆无,只有几只铁釜和残瓷零落散在角落。气氛压抑得几乎令人窒息。
展开剩余81%就在此刻,墙根处垂下的一片丝织物碎片勾起了一位老专家的怒火。他猛地抬脚,“砰——”踢在墓墙与地面夹角。谁知力道太大,反倒被什么东西绊倒重重摔在土里。众人以为触发暗器,本能趴伏。数秒后,墓室里仅剩呼吸声,没有机关响动。大伙这才把老专家扶起,借手电往墙角一照,一截金黄弧线悄然闪光——那是一只牛角。
“继续挖。”指令干脆。泥土被迅速剥离,一头通体鎏金的跪伏铜牛从淤泥里现形。体长一米二,重达一百八十八公斤,牛首高昂,肌肉轮廓分明。抹去残泥,它仿佛刚从铸炉里走出,金光穿透千年尘埃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牛腹仍留铁砂内模,说明铸造时采用一次浇筑成型,难度极高。队员们屏住呼吸,生怕粗糙呼气会冒犯这件神工鬼斧的器物。
短暂欣喜之后,考古队仍不忘追溯它的来历。残碑文字“天盛二年庚午秋”将时间指向夏仁宗统治时期。西夏王室向来崇尚畜牧文化,牛、马乃军国重器。铜牛置于太后墓中,更显祭祀身份的尊贵。推测其功能,学界多认为是“镇墓神兽”,既祈丰收,也示权威。
谈到西夏,就不得不提它在史书中的缺席。因为蒙古军的毁灭式进攻,西夏官方文献几乎化为灰烬,《二十四史》里也找不到《夏史》。20世纪初,外国探险家在贺兰山脚首先发现如金字塔般的巨大封土,后来国内调查证实共有十五座大陵、三百余座陪葬墓,规模毫不逊色中原帝陵。可惜分布广、地形荒僻,给保护带来极大难度。民间一直流传一句话:“夜黑风高进陵区,十步一洞迎冷风。”听来刺骨,却是当年的真实写照。
1972年的一次军事工地爆破意外揭开西夏陵园面纱。部队修机场时,把石墙炸出缺口,露出彩绘武士壁画。兰州军区迅速上报宁夏博物馆,随即展开历时三年的系统勘探。那次发掘确认六号、七号陵为帝陵,出土百万片彩绘砖、陶俑,为西夏历史研究补上关键缺环。可以说,没有那次军用工程的偶然,鎏金铜牛根本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。
再回到177号墓。根据遗迹分析,盗贼使用爆破后只带走易于搬运的小件金饰,大型重器来不及处理。这只一人高、两百公斤重的铜牛才得以留存。值此机缘与愤怒交织,考古专家“怒踹墓墙”反倒成了戏剧化的发现触发点。若非那一脚,后续清理难保不会错过它,毕竟牛身与泥土颜色相近,在昏暗灯光下并不起眼。
探讨制作工艺,同期中原多采用失蜡法,而这件西夏铜牛则选择铁砂模,大型中空,外表再施鎏金。铁砂模耐高温、不易变形,却难以获得细腻纹理;鎏金又需要高纯度金与水银调和,多道高温蒸镀,一旦温控失误,金面就会起泡脱落。从铸造到鎏金成功率极低,能做出如此规格、保存至今仍光泽耀目,足见西夏工匠技术并不比宋元中原逊色。
1996年,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给它盖章“一级文物”,这在西夏器物里屈指可数。2007年赴意大利展览前,保险公司给出的保价高达两亿元人民币,等存世量与工艺稀缺两项指标放在一起,评估数字还只是理论。业内评价更直白:“市场无价,国宝无二。”
然而,铜牛的安全只是一段更长保护链上的一环。由于西夏陵区面积近五十平方公里,戈壁昼夜温差极大,文保站人手有限,盗洞仍会不时新生。技术层面也面临挑战,封土长期风蚀,夯土结构内部盐碱化严重,若不及时处理,再坚固的铜器也敌不过风沙吹蚀。宁夏回族自治区近些年尝试用三维扫描、无人机巡查等手段,希望形成立体监测网。效果虽初见成效,但投入与收获仍需时间检验。
有意思的是,鎏金铜牛在公众文化记忆里正逐步摆脱“考古新闻插曲”的形象。宁夏博物馆按照1:2比例推出铸铜复制品,成为纪念品店的热门,连同周边书签、邮票一并售罄。一件冷冰冰的金属器,如今扮演起地方形象代言人,与沙湖、岩画并列成宁夏“新三宝”。文化消费潮的出现,或许为大漠深处的王陵带来另一种保护逻辑——当公众情感真正与遗址绑定后,偷盗、破坏的社会成本就会水涨船高。
试想一下,当年盗贼若多逗留两分钟,也许早已将铜牛切割熔化,换成并不值钱的黄金小砖;而177号墓可能坍塌封死,再没有考古队愿意冒险二次开挖。历史并非注定配资网在线登录,它就在一次愤怒的踢墙中峰回路转。西夏铜牛的幸存提醒我们:防范在先的保护、及时的发掘、专业的修复,每一步都不容打折扣。只有如此,戈壁深处那些尘封的文明碎片,才可能从盗洞的黑暗里,重新闪现人类技艺的光。
发布于:山东省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